重慶報廢汽車帶來的問題及解決方案研究: 一.報廢汽車對社會影響 2008年,我國汽車銷售將達到1000萬輛,同時,汽車報廢數量也在快速增長。 目前國內對報廢汽車的管理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一些不恰當的處理,給社會帶來許多問題。 1、報廢汽車零部件回流社會危害 報廢汽車重新回流進入社會,危害極大,由于報廢車輛本身已不符合道路行駛條件,被再次被改裝后進入路面行駛,其車本身性能大變,安全系數大大降低。報廢車重流社會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非
法拼裝”,近年來,由報廢汽車總成拼裝上路行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時有發生,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嚴重危害。有資料顯示,在國內近3年的交通事故中,有13%是因為使用偽劣和報廢汽
車配件所致,非法拼裝車的安全性能完全得不到保證,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國務院公布的《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對加強報廢汽車回收管理作了明確規定。但目前報廢汽車被非法回收,拆解拼裝重新上路使用的情況時有發生,并因此造成大量交通事故。 2、 報廢汽車對環境污染 汽車生產過程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質,除主要制造原料鋼材、生鐵外,大量橡膠、塑料、有色金屬被采中,砷、硒等也存在于汽車中。汽車報廢后被非正確處理過程中,所產生廢氣、廢油、廢電瓶以
及報廢零部件,對環境的污染十分嚴重。車內存留的廢機油、報廢的舊電瓶以及報廢的零部件處理不當,將對周圍的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和破壞。此外空調的制冷劑——氯氟烴(CFC,俗稱氟里昂)泄漏
時的直接排放,會造成對大氣臭氧層的破壞。 由于汽車生產過程中,使用大量的橡膠,汽車報廢后會被大量遺棄或燒毀,嚴重污染大氣環境,橡膠中的硫化物更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嚴重威脅。 金屬及污染是報廢汽車的另一個污染物質,汽車除大量使用鋼鐵、鋁合金之外,還使用汞、水銀、鎘、鉛、六價鉻等重金屬,這些重金屬或重金屬化合物在汽車被非正確處理后,會對土地、水源造
成污染。 非金屬污染也是報廢汽車對環境的危害,汽車中含有砷、有禁不止有硒等物質,如果對報廢汽車處理不當,也會對環境產生重大破壞。 3、 報廢汽車上路超期運行危害 國內汽車在到達報廢期后,經常被非法延長使用時間。超期運行的汽車零部件,在汽車運行時可靠性降低,會直接導致剎車失靈,轉向及發動機等零件 失靈;會使車輛的操作穩定性變差,極易跑
偏;這些超期使用的報廢汽車,在使用過程中,功能下降,安全隱患增加。2008年,我國各地區出現多起因汽車超期使用導致的交通事故,給當事人和社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此外,超期使用的報廢汽車,所有機件磨損嚴重,燃油消耗大于正常水平,排放廢氣無法達到正常標準,機油消耗增加,都造成資源浪費、大氣環境污染等問題。 二.我國汽車回收現狀 目前,我國報廢汽車回收之后能循環利用的主要限于廢金屬,其他材料回收利用率不高,橡膠、塑料、玻璃等多作為垃圾處理,報廢汽車的總體利用率還較低。 由于目前對報廢汽車在拆解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及材料回收利用率還沒有詳細規定,報廢汽車零部件的再使用率、拆解材料的再利用率不高,廢液和廢棄物處理不當導致的污染問題日益突出
。此外,我國還面臨報廢汽車非法延長使用期和使用報廢汽車非法拼裝車的嚴重問題。 中國汽車產業循環經濟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 ■沒有建立科學高效的回收再利用監督管理體系,管理政策及方法上未能相互銜接,沒有形成封閉的再利用產業鏈。 ■回收政策無法促進用戶支持。目前回收政策,強調用戶將報廢汽車交歸回收處理部門的義務,但在經濟上對用戶的補貼不足,導致用戶不愿將報廢車輛交回正規回收部門處理。 ■汽車生產者沒有承擔報廢汽車產品回收再利用的義務,在產品設計、材料選用方面很少考慮回收利用的問題,也沒有利用技術和網絡優勢與回收拆解企業共同推動廢舊汽車零部件回收與再利用工
作,而汽車經銷商由于政策所限,不具備報廢汽車回收職能,被限制在參與這項工作范圍之外。 ■對報廢汽車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沒有進行專門處理,特別是拆解過程中“三廢”的直接排放,給周邊環境及居民健康造成了危害。 ■部分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出售“五大總成”獲利,并用報廢汽車零部件非法拼裝整車和銷售質量低劣的汽車產品,坑害消費者,危害交通安全。 ■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存在法制化不健全,多頭管理,制度不完善,執法不嚴等問題。 ■監管不力,缺乏有效的汽車產品信息管理系統,報廢汽車、拼裝車、再使用零部件質量等方面執法不到位,致使大量報廢汽車體外循環回收困難。一些地區出現了違反國家規定出售報廢汽車、利
用報廢汽車“五大總成”拼裝汽車、非法從事報廢汽車和舊件翻新等情況。 2001年,我國發布《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但辦法本身脫離市場現實環境,可執行性差,對約束目前報廢汽車回收領域的亂象沒有起到足夠的作用。 |